【寻味中华】广式打边炉:一炉靓汤,浓淡皆可入味******
中新社广州1月31日电 题:广式打边炉:一炉靓汤,浓淡皆可入味
中新社记者 王坚
时值冬日,在一年难有几日严寒的广东,“打边炉”成为人们聚餐的常选菜式。
“这几天广州降温了,挺冷,一家人特意来打边炉,驱寒暖身,滋补一下。”食客王耀排了半小时队,终于和家人在广州一家知名的打边炉餐厅,吃上了炭火花胶鸡汤打边炉。新鲜弹牙的鲍鱼、海螺等海鲜,在沸腾的浓汤中翻滚,诱人的鲜味扑鼻,让一家人尽享美味时光。
图为2022年11月8日,广东广州,打边炉沸腾的浓汤,散发出诱人的鲜香味,新鲜弹牙的鲍鱼、贝壳等海鲜,令人食欲大增。 中新社记者 王坚 摄打边炉(也称“打甂炉”)是广东人对涮火锅的说法。根据《广州语本字》解释,因置炉于人的左右,人守在炉边,将食物边涮边吃,便有了“打边炉”一说。
与其他地区的火锅不同,最初的打边炉是站着吃的。因此,用来打边炉的筷子,是比普通筷子长一倍的竹筷。区别于北方地区火锅常用金属器具,广式打边炉多用瓦罉(砂锅)。当然,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迁,如今打边炉有时也会用铜锅。
图为2022年11月8日,广东广州,打边炉沸腾的浓汤,散发出诱人的鲜香味,新鲜弹牙的鲍鱼、贝壳等海鲜,令人食欲大增。 中新社记者 王坚 摄对广式打边炉而言,“真功夫”在锅里。广东人重汤头,打边炉自然也以上好高汤为底,加入各式食材入味。根据时令变化,广东人还喜好搭配各类药膳入锅:冬瓜和薏米清热解毒,萝卜和羊肉补气养血,山药茯苓益气祛湿……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起到了养生的效果。而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使其滋味更加独特。
广东还有“清水打边炉才是最高境界”一说。于边炉内煮一锅清水,不需另加调味料,烹煮时由食材自动释出咸甜味。清水中也可加上几片萝卜用以浓郁口感,同时除去蔬菜的涩味。还有人喜欢在汤里加上一小块生石膏或豆腐,据说可减轻打边炉后口干舌燥之弊。
图为2022年11月8日,广东广州,打边炉沸腾的浓汤,散发出诱人的鲜香味,新鲜弹牙的鲍鱼、贝壳等海鲜,令人食欲大增。 中新社记者 王坚 摄清水边炉,最重要的便是食材的“鲜”。一锅清水,就像是食材的试金石。清水边炉能放大新鲜食材的优点,不用太多雕刻和烘托,就能达到惊艳的效果。
广东人对打边炉的味觉要求并不单一。该鲜的时候不加修饰,享其真味,该“入味”时也不含糊。例如用羊肉煲打边炉时,可先将调料爆香,加入柱侯酱、海鲜酱、腐乳等酱料,然后放入带皮的羊肉在锅中焖煮,待羊肉充分吸味、软嫩弹滑之时再食。
无论淡或浓,自然本味还是精雕细琢,广东人都能在打边炉里吃出好滋味。
“优质又鲜美的食材经靓汤蒸煮,就着一点盐油,爽滑清鲜,为舌尖带来原汁原味的甜美。”广州一打边炉餐厅店长介绍,滑手的水鱼、鲜嫩的黄鳝、肥美的走地鸡、新鲜的黑山羊、爽脆嫩弹的猪肚和林林总总的海鲜……在广东各地,几乎都有可以称之为主打的边炉,就算吃上一个月也不重样。
打边炉里,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广东人潇洒不拘的生活态度。在路边、天台、大排档或者家中,随时都可以呼朋唤友,来一锅打边炉,滚烫的美味中,身心都被温暖。(完)
福建龙文对台交流“一文一武”两展馆开馆****** 中新网漳州2月3日电 (廖珍妹)“我生长在台湾,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3日上午,参观完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举办的“漳州市‘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县区巡展第一站龙文站”和“龙文武术‘迁台记忆’物品归集展”两个对台交流展览后,台胞蒋彩琳表示,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岸一家亲、同根同源。 “漳州市‘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县区巡展第一站龙文站”活动现场。 廖珍妹 摄蒋彩琳介绍,她“登陆”多年,近几年来到漳州,目前在陆家嘴国泰人寿漳州营销服务部担任顾问。蒋彩琳表示,“一文一武”两个展览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她和观展的台胞们更加了解两岸文化传承融合情况,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龙文武术‘迁台记忆’物品归集展”活动现场。 廖珍妹 摄据悉,此次活动由漳州市文旅局、漳州市台联、龙文区委台港澳办、龙文区台联主办。通过“一文一武”两个活动,展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其中,“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展示科举制度在台湾的设立和发展等,通过史料和图片再现“台湾进士”这一群体的风采和成就。“龙文武术‘迁台记忆’物品归集展”,则展示了从“迁台记忆”征集活动中征集而来的近百件两岸武术交流相关物品。 “清朝时期台湾共产生了33位文进士。”漳州市台联会长、台盟漳州市委会主委方丽云在“‘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县区巡展第一站龙文站”开馆仪式上致辞时介绍,漳州是台湾主流文化的主要影响源,漳州人是中华文化进入台湾的主要传播者。据不完全统计,台湾进士中不少有在漳州求学和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在漳州府学注册考取文举人的台湾学子有20人。 “龙文武术‘迁台记忆’物品归集展”活动现场。 廖珍妹 摄在“龙文武术‘迁台记忆’物品归集展”开馆仪式上,龙文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庆云表示,作为漳州传统“武术之乡”的龙文区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武会友促交流,以武为媒谋发展,未来将续写两岸“武缘”结“人缘”的动人篇章。 据介绍,龙文区传统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民间习武成风。据《龙文区志》记载,从1974年开始,就有台胞回龙文区寻根谒祖,与大陆开展武术交流活动。其中,已连续举办14届的“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活动,已成为漳台交流的特色文化品牌,受到两岸同胞的喜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