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奋力冲刺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多地纷纷抢抓时间窗口,全力以赴冲刺经济稳增长,并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相继召开会议,释放奋力“拼经济”强烈信号,并提前谋划明年经济工作。
12月1日,河北省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各项工作已进入攻坚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要扎实实施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与接续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稳底盘、激活力、增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2月2日,上海市召开座谈会,提出抓好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点区域发力;也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黑龙江省日前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今年经济运行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逐一谋划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从具体抓手来看,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仍是“重头戏”。贵州省提出,要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全面增强优势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福建省要求,强化项目攻坚,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等,加快推进各类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谋划生成更多大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安徽省提出,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统筹抓好促消费系列政策、生活服务业纾困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促销,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近日,多个省份还纷纷“组团出海”拓市场,其中既有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传统外贸大省,也包括四川、湖南这样的内陆省份。
四季度对全年经济运行十分重要。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应努力抓住四季度关键期、年初开局期、政策窗口期,全方位、多维度发力,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稳增长,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明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转型到了关键时期,需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通盘考虑和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各项经济工作。
“经济增长与就业是同向关系,没有合理的增长,就业就不可能得到保障。稳就业和稳物价则可以共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连平表示,所有“稳”的前提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稳增长,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三稳”和“四敢”。“三稳”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即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四敢”则是“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敢”导向有利于调动各方摸索试错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
“当各方都‘敢为’‘敢闯’‘敢干’和‘敢首创’的时候,活力和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好。”徐高说。
对于稳增长的预期目标,近期多位经济学家提出了分析建议。比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议,明年应提出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由于今年基数低,如果明年上半年能够大部分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还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今明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则撰文表示,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至7%。这个区间意味着在今年较低的增长基数上,明年经济明显恢复,今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与2020年—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持平。
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稳增长,要着力激发内生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庞溟认为,预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撑,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以深挖潜、重视大宗消费、促进消费复苏为补充,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调动企业部门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有效实施、接续发力。
连平表示,明年在出口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和消费恢复仍可能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扛起“稳投资、促增长”大旗。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较为充裕的项目储备,将成为明年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两大支撑。随着技改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需求的不断释放、民企经营状况的改善带动投资积极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贷的大力支持,制造业投资也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核心一点是预期转弱,特别是民间资本对于未来的信心和预期不足。因此,2023年国家将更加重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我国应对冲击能力强、政策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并没有改变。随着经济政策更多向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发展聚焦,更加注重激发各方活力,中国经济一定能加速回稳向好。”徐高表示。(本报记者 熊 丽)
出境游加速回暖,中国游客“组团”来了!******
文/刘文文
兔年春节不少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享受海外“中国年”。如今,春节假期已热闹落幕,出境游的热度却刚刚抬头。
2月6日起,中国将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为回暖的出境游“再添一把火”。
多国在线邀约中国游客
自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起,不少国家反响积极,热烈欢迎中国游客。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游客重返菲律宾,领略这个东南亚国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欢迎和期待中国游客来访,希望今年接待200万人次中国游客。
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等官员专程前往机场,打出“中泰一家亲”标语,为中国优化出入境防疫政策后首批抵达泰国的旅客送上鲜花和纪念品。
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桑迪亚加·乌诺隔空“喊话”,称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
出境游迎价格利好
随着旅游供给侧逐步恢复,近期出境游也迎来价格利好,节后国际航班机票、境外酒店价格纷纷“跳水”。
随着航班复飞和加密消息不断,国际航班机票价格显著下降。根据携程统计消息,截至1月末,2月国内出境复飞航线已超过40条,复飞周均航班量已超过140班。其中亚洲目的地航线占比超过八成。此外,从价格上看,三成航班的价格低于2019年同期成交均价,一成左右航班甚至比2019年便宜30%以上。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1月下旬至2月初,中国多条赴东南亚航线恢复,且旅客量较春节期间明显减少,机票预订价格随之下降。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表示,随着中国航班运力持续恢复,中国赴东南亚地区的航班量2月将继续增长。同时,旅客量较春节期间有所下降,赴东南亚的机票价格将更具吸引力。
随着春节期间中国游客陆续返程,境外酒店也陆续降价。在去哪儿平台上,新加坡、曼谷、普吉岛、澳门和香港的酒店平均支付价格均有所下降,降价幅度约在10%。截至1月30日,签证业务搜索量比去年12月增长近三倍,出境游搜索量较高的产品集中在泰国曼谷、普吉岛和清迈等地。
旅游企业紧锣密鼓布置出境团队游
自文旅部宣布自2月6日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境团队旅游业务起,携程跟团业务线连夜上线近百条出境团队游产品,积极联络海外合作伙伴沟通资源打磨产品。
截至目前,携程共上线近700条出境团队游产品,覆盖15个目的地国家/地区;其中携程自营产品近400条,覆盖9个目的地国家;包含跟团游、半自助游、私家团以及自由行打包产品等多种类型。
“我们假期也在与海外地接社密切联系,紧锣密鼓摸排采购资源,制定产品上线计划,审核上架产品,整个假期都没怎么休息”,携程海外跟团产品总监张妍介绍道,“这三年海外很多中餐厅关闭,导游停职转行,通知宣布后境外地接社需要一些时间重整旗鼓,出境跟团游市场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预判大概从3月份开始,不论出境跟团产品数量和报名人数都会增势喜人”。
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透露,2月6日,同程旅行首个出境游团队将从上海出发前往泰国,预计在泰国曼谷、芭提雅、普吉岛等旅游目的地完成6晚7日的旅行,之后返回上海。这个团提前一周已经全部收满。从目前的订单情况看,泰国是目前国内游客最关注的出境游目的地,其次是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旅游业全面复苏在即
中国是多个国家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国。业内人士分析,试点恢复旅行社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将为相关国家旅游经济全面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称,受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的国际航班客运量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月客运量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不到5%。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游客的回归是全球旅游业全面复苏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境团队旅游业务涉及的国家包括不少东南亚国家。程超功说,中国游客回归对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复苏是极其重要的推动力。例如,疫情前旅游业占泰国GDP总额的15%左右,而中国游客约占泰国入境游客的三分之一,中国游客的回归将极大拉动泰国经济的复苏。另外,作为全球多个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国际旅行的全面恢复将带动全球商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全面恢复,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活力。
中原证券研究员刘冉分析指出,出境游市场恢复需要循序渐进。出入境游市场恢复初期,出境目的呈现需求多元化、定制化特点,短时间内以商务拜访、出国探亲、出国留学等长期出境需求为主。随着航班运力陆续恢复,签证业务有序展开,出入境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复苏。届时中国旅游市场的恢复将呈现出国内游拉动出境游,周边游带动长线跨境游的趋势,预计2023年“五一”黄金周或暑期能够感受到较为明显的市场变化。